• 联系我们
  • 地址:湖北武汉三环科技园
  • 电话:159116031100
  • 传真:027-68834628
  • 邮箱:mmheng@foxmail.com
  • 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特色疗法
  • 建设中国特色特点高水平综合性民族大学
  •   建设中国特色特点高水平综合性民族大学——写在习总致民族大学成立60周年贺信一周年之际

      始终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不,培养一大批坚定、业务过硬的人才,学科专业布局不断优化,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科研发展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总贺信上来,和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

      民族大学是和平解放后在祖国内地为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伴随着、社会主义和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伟大进程,学校为党和人民、为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学校的建立、发展和壮大离不开的亲切关怀,离不开习总的殷殷嘱托。

      和平解放后,为培养大批适应和建设需要的民族干部,根据、等老一辈家提出的工作方针和“也要设立大学”的重要,1957年3月5日,中央处会议研究决定在内地办学。1958年9月15日,在的亲切关怀下,民族大学的前身“公学”在陕西咸阳正式开学,高等教育事业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公学成立初期,培养了一批忠诚祖国、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水平的、有社会主义的少数民族干部,他们在平叛、、建设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进入60年代,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学校适时开展专业教育,逐步发展成为集高等专业教育与干部培训为一体的学校。1965年,国务院批准学校更名为民族学院。后,学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构建了文理工兼有,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综合发展的多层次、多类型的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体系。后,中央领导、、十分关心民族大学的发展建设。2008年,在学校建校50周年之际,时任中央总、国家、发来贺信,高度评价学校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

      党的以来,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的特殊关怀下,在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高,2015年学校更名为民族大学。2018年,习总为学校建校60周年发来贺信,充分肯定民族大学的办学成就,为新时代学校的转型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近年来,学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扎根中国大地,立足陕西、面向、服务国家的办学服务定位,主动适应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准确把握高质量内涵发展新要求,大力实施转型创新发展战略,积极探索符合实际和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特点的民族高等教育发展之。

      建校61年来,学校不忘初心、牢记,始终秉承“爱国、兴藏、笃学、敬业”的校训,“担当奉献、求真务实、和谐发展”的办学,“立足陕西、面向、服务”的办学旨,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从建校之初的干部培训、知识教育到现在的专业教育,逐步成长为高等教育的孵化器、专业人才的培养、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平台、在内地展示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的窗口,树起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座座。

      一是培养一大批坚定、业务过硬的人才。建校61年来,学校始终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传承优良传统,创新木咲美琴育人模式,强化思想教育,不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和反斗争教育,培养了8万余名遍布各地的优秀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他们扎根边疆,守护和建设着新的山山水水,在平息叛乱、、建立各级人民、社会主义建设和等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为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增进民族团结进步,为的发展和稳定作出了贡献,学校因此赢得“干部摇篮”的美称。

      二是学科专业布局不断优化。创建伊始,学校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开展文化基础知识教育和理论学习,为输送民族干部。从1959年底开始,根据需要,学校的基本任务由教育为主转向专业教育为主。61年来,学校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需要什么专业就开办什么专业的思和,开创了高等教育的多个第一,推动了民族现代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党的以来,学校围绕国家“双一流”建设,推进实施“民大2020”计划,构建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学校现有11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54个本科专业,覆盖11个学科门类。印地语专业直接服务国家“一带一”和南亚大通道建设。2017年,学校被教育部批准为新增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持续加大申博学科建设力度,2013年被列为自治区新增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学校现有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试点专业,是教育部临床医学“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试点”项目实施单位。

      三是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校初期,教师队伍主要是来自十八军战士和内地高校的毕业生。他们从学生基本的行为习惯抓起,从基础的文化知识教起,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满腔热情、孜孜不倦地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他们在学生的心中埋下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和民族团结的种子。随着学校发展,教师队伍逐步实现专业化。尤其是党的以来,学校落实“人才兴校”战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师德师风教育,以建设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目标,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断加大,教师学历不断提高,现有正高级职称人员138名、副高级职称人员264名、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629名,其中有博士学位教师207名。学校高水平人才队伍逐步壮大,现有长江学者1人(柔性引进)、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0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

      四是科研发展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学校牵头组建2011协同创新中心“文化传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南亚研究所、旅游研究所、高原经济研究所、乡村振兴战略研究所、藏学研究所等科研实体,围绕“一带一”、南亚大通道、精准扶贫、高原环保、青藏高原第二次综合科考等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加强与院校、科研单位、部门和企业协作,产出了《经济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十三对关系”)研究》等一批科研。的多期《要报》为自治区党委、及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撑,并多次获国家领导人、自治区主要领导批示。2016年12月,“2011”协同创新中心入围中国智库索引(CTTI)首批来源智库,2018年12月,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南亚研究所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获批国家民委“一带一”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近年来,学校科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科研项目数量获得重大突破。学校在藏学、民族学研究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良好声誉。学校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中国藏学研究的重镇。

      五是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不。自建校起,学校党委始终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不,始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奠定了鲜亮的红色底色。党的以来,学校强化全面从严治党,强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责任体系,不断发展壮大队伍。截至目前,共有12个基层党委、6个党总支、16个直属党支部,下设教师党支部82个、学生党支部71个。学校积极探索建立“三三六”党建工作模式,2017年5月,率先在全区开展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建成35个标准化活动室,完成党建信息化平台建设,在2017年度全区教育系统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中获综合考评第一名。近年来,学校基层党组织连续两年参加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风采展示大赛并获,是全区唯一获高校,2个党支部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2名同志在全区教育系统“好故事、好党课、支部好案例”中受表彰。1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9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3名优秀员先后受到两省区及教育工委、教育厅表彰。学校高度重视发展工作,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教育和引导广大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截至2018年12月,学校有教师1782人,占在职教职工人数的70.2%;学生1782人,占学生总人数的18.1%,其中少数民族738人,占少数民族学生人数的14%。

      61年来,民族大学的发展和壮大历程令人鼓舞,发展成绩令人自豪。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的亲切关怀,离不开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离不开区内外兄弟院校和兄弟单位的援助,离不开为学校发展呕心沥血辛勤付出的干部职工。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全国教育大会发出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的时代号召。习总在致我校建校60周年贺信中对高等教育、对民族大学的殷殷嘱托,都激励着新一代民大人奋发图强、干事创业,为把学校建设成为有中国特色、特点的高水平综合性民族大学而努力奋斗。

      第一,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总贺信上来。习总的贺信,充分肯定了学校建校以来取得的优异成绩,明确提出了教育肩负的重大历史,科学回答了事关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性、全局性、长远性问题。全校上下深刻认识习总贺信的重大意义,统一,提高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同志为核心的的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习总的贺信上来,统一到自治区党委、关于教育工作的部署要求上来。以“学贺信、感党恩、促发展”为主线,用心学习领会习总贺信的科学内涵和实质,牢牢把握加强党对教育事业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原则,牢牢把握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担当,真正做到学深、学懂弄通,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立足学校实际,把贯彻落实习总贺信与贯彻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结合起来,全面加强学校党的领导,加强思想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科研工作,校园和谐稳定,努力办民满意的高等教育。

      第二,始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总关于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进网络,着力解决好师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筑牢广大师生员工同以习同志为核心的保持高度一致的思想根基,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中国领导和、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第三,始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想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五观”“两论”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坚想,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主题教育、反斗争、新旧对比教育、“四讲四爱”群众教育实践活动、“三联三进一交友”、三全育人“心源计划”等活动,自觉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教育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老”“两”,品德、学会、学会助人、学会自省自律。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淡化教消极影响,培养奋斗,增强综合素质,拓展学习的宽度和深度,在学习中增长见识、丰富学识。

      第四,始终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按照习总提出的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人”的要求,努力建强一支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师资队伍。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第一标准,教育广大教师坚守职业,端正师德师风,践行社会公德,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处处为人师表。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培训,制约教师队伍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营造重教的校园风尚,教育广大教师增强事业心和责任心。鼓励广大教师放眼世界、胸怀祖国、心系,潜心治学、倾力育人,把全部身心和精力奉献给党的教育事业,奉献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五,始终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关联度。努力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持续加强理、工、医、师范类应用型专业建设,培养更多优秀的创新性、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帮助毕业生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拓宽就业创业渠道,确保实现充分就业创业。

      第六,始终和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到教书育人、办学治校全过程,防范和清除错误、主义、教活动等对学校的。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学的主体责任,提高把方向、管大事、作决策、促的能力。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发挥党组织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师生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建带团建、党建带群建,把党建工作融入群团组织生活中,让党的领导在联系服务、团结凝聚师生的桥梁纽带中更好发挥作用。

      民族大学将牢记习总“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的殷殷嘱托,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中央第六次工作座谈会,贯彻落实习总关于教育和治边稳藏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和自治区党委重大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谱写好中国梦的篇章而努力奋斗!